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平埔原住民頭巾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平埔原住民頭巾
登錄號
2003.012.0069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雜誌期刊 > 自然科學
歷史分期
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創作者/製造者
平埔原住民
產地源始/製造地
採集地高雄甲仙
材質
織品
尺寸/重量
長度(X軸):208.8cm 寬度(Y軸):39.7cm 高度(Z軸):1.4cm 重量:136.8g 
關鍵字
臺灣原住民、平埔族、Pingpu、西拉雅、Siraya
文物描述
1. 根據本館原始購買資料之紀錄,本件採集自高雄甲仙平埔族。
2. 以青黑色 (現已褪色為紫色) 長條棉布塊為底,兩端貼縫繡片並縫綴彩色毛線短流蘇為飾。繡片採直線繡,色彩有紅、橙、綠、米(另一端為黃)等4色,紋樣以短直線排列為直線與幾何圖形為主;絨毛流蘇長約3公分,每邊共18叢,色彩亦以紅、橙、綠、米(另一端為黃)等4色。穿戴方式係與頭髮一起纏繞,有花紋部位顯露於後腦處。
3. 平埔原住民以布巾包頭之紀錄最早可見於1722(康熙61)年巡台御史黃叔璥所著《台海使槎錄》〈番俗六考〉中提到『北路諸羅番』:「番婦頭無妝飾,烏布五尺蒙頭曰老鍋」;『南路鳳山番』:「恐髮散垂,各以青布纏頭」。但自1758(乾隆23)年起,因清朝政府開始推行歸化熟番仿漢俗薙髮留辮的政策,平埔各社男子纏頭者已不多見,僅女子纏頭巾的風氣持續較久,伊能嘉矩1896年在淡北附近北投社和毛少翁社調查時,仍見到傳統婦女髮式為把頭髮從前額分梳,在後腦束成兩綹挽在頭上,用黑布包纏起來。此外1940年代國分直一在臺灣南部聚落調查祀壺時,還提到平埔族老婦人在家用黑棉布包髮纏頭之特色。
參考資料
1. 伊能嘉矩(1929年)。[標本名稱:繡片頭巾]。《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1/0a/47.html(2013/11/18瀏覽)。
2. 平埔族頭巾。發現史前館電子報。http://beta.nmp.gov.tw/enews/no44/page_02.html。(2013/11/18瀏覽)
編目者
葉前錦
編目日期
2013/11/22
最後更新日期: 2023/11/29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