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26.2cm 寬度(Y軸):30.9cm 高度(Z軸):21.6cm 重量:5.68kg
文物描述
本件木魚在前端有一直條形缺口,內部挖空,兩端為圓形開口,可以將敲打用之木棒穿過兩端放置,表面施有朱紅色漆,但漆面已顯暗沈並在左右圓孔附近出現局部破損。造形上在後端雕刻有兩隻嘴部相接的龍頭,兩龍共啣一顆珠,中央部位則有兩片左右對稱的麟狀紋飾,以及陰刻曲線捲紋。此造形為民間通行之式樣,迄今仍普遍可見。
木魚與銅磬為科儀桌上必備的法器,通常為左右相對,木魚在左側,主要做為誦經禮懺之節奏法器,原為佛教專用的法器,後為道教與民間宗教所沿用。木魚主要採魚的「不闔眼」意,而有時時警醒、精進的象徵,早期常作較為具象的彎弧魚形狀,近代則演變成圓形包袱狀,使用時以類似鼓棒的木棒敲之,主要有兩種,大型的置於科儀桌上,小型的則可持握在手上以利於行進間敲擊。
參考資料
謝宗榮,2003。臺灣傳統宗教藝術。臺中:晨星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