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9.1cm 寬度(Y軸):9.1cm 高度(Z軸):2cm 直徑:9.1cm 重量:74.5g
文物描述
小碟造型敞口圓唇,淺弧腹,圈足,以石膏壓模製成胎體,胎體色米黃帶灰,通體施釉,釉色乳白帶濁,盤底無製造商印,圈足局部有沾粘墊砂,為臺灣早期大量生產的食器。盤心蝦紋輪廓以印模圖案蓋印上色釉,再以手繪加彩點描眼部與塗色背部,頭部可見些許脫彩。「蝦紋」常見於臺灣早期盤碟裝飾,餐桌上有魚有蝦,象徵富裕,此外,蝦的腰呈鎧形,而又能自由彎曲,並有很大的跳動力,所以寓意時來運轉與順利。這類描繪身體彎曲,蝦足前張,長鬚向後仰的蝦圖又叫「彎彎順」,是盤碟上蝦紋的標準模式。
參考資料
1. 徐文琴,2010。1930-60年代臺灣碗盤圖繪紋飾之研究。臺灣文獻61(2):111-152。2. 徐文琴、周義雄合著, 1993年。鶯歌陶瓷史。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3. 陳新上,2002年。阿嬤硘仔─館藏臺灣日用陶瓷。臺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4. 野崎誠近原著,古亭書屋編譯,1987。中國吉祥圖案。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出版。5. 堀込憲二,2003。臺灣光復前應用彩磁溯源,流光凝煉方寸間─臺灣與荷蘭老磁磚展。臺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