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796-1821(清代-嘉慶)
1821-1851(清代-道光)
1851-1861(清代-咸豐)
1861-1875(清代-同治)
1875-1895(清代-光緒)
1895-1912(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尺寸/重量
長度(X軸):38.7cm 寬度(Y軸):37.2cm 高度(Z軸):40.2cm 直徑:38.7cm 重量:11.05kg
文物描述
圓口,圓唇,唇口下方略向內凹,頸部圓弧內凹,全器最大徑在肩腹交接,約在器身中央二分之一處,向下斜收至底部,平底。腹部單側燒製成灰陶,肩部有些許自然落灰釉附著,胎色灰褐,應屬粗質高溫陶器。肩部上方間隔相等距離有無釉淺灰色圓形,為入窯燒製時上下兩件陶器堆疊,是用「泥餅」隔開的痕跡。相對定年在19世紀的澎湖將軍一號沉船、1822年沉船得順號(Teek Seeum),出水不少這類陶罐,尺寸不一,多為無釉,但因溫度控制不佳,有的燒成紅陶,有的成為灰陶。
參考資料
陳新上,2002。阿嬤硘仔思想起:館藏臺灣日用陶瓷。臺北: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