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英商德記洋行臺灣烏龍茶鼎鐘包裝商標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圖片授權聲明: PDM
文物名稱
英商德記洋行臺灣烏龍茶鼎鐘包裝商標
外文名稱
Temple Bell Chop, Formosa Oolong (Tea Label), Tait & Co.
登錄號
2002.006.0092
類別
器物類 > 商業財產 > 廣告與商標
歷史分期
1861-1875(清代-同治)
1875-1895(清代-光緒)
1895-1912(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推測年份
1867~1911
年份描述
英商德記洋行成立於1867;1911年日本殖民政府改為鹽業會社。
創作者/製造者
德記洋行
產地源始/製造地
臺灣
材質
紙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32.3cm 寬度(Y軸):35.6cm 重量:2.44g 
關鍵字
臺灣茶業、安平
文物描述
1. 本物件為19世紀德記洋行(Tait & Co.)的臺灣烏龍茶包裝標籤,商標是一枚中國式的鼎鐘。1867年,英商馬遜(J. C. Masson)和布爾士(R. H. Bruce)來到安平,代理創辦人James Tait,成立了德記洋行,當時的主要業務是出口糖和樟腦。1860年臺灣開港後,臺灣茶得以進入世界市場,不再被侷限於要和福建等其他的內地市場競爭,茶作才不斷的改良與引進新品,推廣了起來。而隨著開港進入臺灣的洋商或外國領事,例如郇和(Robert Swinhoe)、陶德(John Dodd)等人也積極的參與茶樹的引進改良以及烘培製作技術的革新與推廣。
2. 由於從事茶業貿易的獲利可觀,英商紛紛加入行列,1867年有德記洋行(Tait & Co. 由Robert H. Bruce),繼而有怡記洋行(Elles & Co.)、水陸洋行(Brown & Co.)、和記洋行(Boyd & Co.)等,已於1872年設行。也為了接近粗製茶產地的北臺灣淺山地區,福建和廈門地區的茶販與洋行,也陸續在大稻埕設立支店,大稻埕成為臺灣茶業產銷的中心地,也是出口的大宗。
參考資料
1. 原英商德記洋行,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6154 (瀏覽日期:2018/07/18)。
2. 史話590 德約翰和臺灣茶葉,教會史話第六輯,http://www.laijohn.com/book6/590.htm(瀏覽日期:2018/07/18)。
編目者
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1
編目日期
2020/09/18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24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