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9.2cm 寬度(Y軸):14.2cm 重量:3.2g
文物描述
1.本物件為出磺坑油田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出磺坑油田臺車彩色照片,影像中有兩位穿白衣的人搭乘臺車,沿著軌道自高處而下,影像下方標註「日本石油會社出磺坑油田インクライン」。背面為空白明信片橫式書寫面,以藍綠色單色印刷,右上角有一方框為郵票黏貼處,右側註有「郵便はがき」,中央上方則標有兩段文字「CARTE POSTALE」、「UNION POSTALE UNIVERSELLE」,中間有一條分隔線。
2.日本自明治維新以降就開始從國外進口石油,早期民營企業的石油開採技術非常幼稚,還停留於人工階段,所以日本政府曾在1876年到1882年間短暫出現「官營階段」,在國家力量主導、外國技師協助下,開始嘗試機械開採。儘管官營階段最終仍以失敗告終,但似乎為之後的日本石油產業奠下不可忽視的基礎。1888年成立的「日本石油株式會社」,便可以說是以官營階段所留下的機械開採技術為基礎。該企業在1891年正式宣告機械開採的成功,標示著日本石油產業進入新時代。
3.日本殖民統治臺灣以後,對臺灣石油蘊藏量抱以高度期待。1902年5月,臺灣總督府設定了苗栗出磺坑的鑛權。隔年,日本石油業者寶田石油株式會社便派員在苗栗地區探查油田,後跟淺野總一郎與大倉組在1904年以法定資本額日幣50萬圓合組「台灣石油組合」,正式揭開日本石油業者在臺經營的序幕。苗栗出磺坑油田1913年4月有了第一次所謂「大噴油」、時日產達150石,時人稱找不到可與之匹敵的良井。出磺坑為臺灣最古老的石油、天然氣產地,西元1861年理蕃通事邱苟發現石油並開鑿了臺灣第一口油井,後於1901年臺灣石油組織開始在出磺坑開採油礦,在鑽鑿的99口井中,有78口井成功可生產油氣。
4.インクライン為英文之Incline,可以中譯為傾斜鐵道或地軌纜車。鐵道在高低落差較大的斜坡處,透過機械動力搭配鋼纜(類似於纜車),讓車輛得以順便爬升或下降的裝置。日治時期以後,臺灣在不少礦場皆可看到這一種裝置。出橫坑的地軌纜車迄今尚存,成為地方重要產業遺產,地方人士正在積極爭取復駛。
參考資料
薛化元、張怡敏、陳家豪、許志成,2017。台灣石化業發展史,頁:30-32。臺北:現代財經基金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