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16.4cm 寬度(Y軸):12cm 重量:2.81kg
文物描述
1.《臺灣寫真大觀》編號95之黑白照片,影像內容為二名農人腳踩龍骨車,引水灌溉稻田的景象。
2.照片右側貼有說明文字:「(95)龍骨車 本島農村風景を特長付ける。一分野に龍骨車がある。內地農家の水車と同一性能を持つもので其の形恰も龍骨の如く車絡せる板を順順に足踏で動かし下方の水を上方の稻田に掬ひ上げると云ふ聊か非能率の恨はあるが頗る輕便で且つ安價故全島的に使用されてゐる。」(譯:臺灣本島農村風景的一大特色。在每一塊農地都有龍骨車。和日本內地農家的水車具有相同的功能,用腳依序踩著形狀如同龍骨一樣的踏板,將下方的水舀起送到上方的稻田,雖說效率不高,但很輕便又便宜,所以使用於全島。)
3.龍骨車又名翻車,相傳是三國時代魏國扶風人馬鈞所發明。龍骨車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另一端有小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踩動拐木,使大輪軸轉動,帶動槽內板葉刮水向上,傾灌於地勢較高的田地中。由於形狀像人的脊椎骨(龍骨),所以稱為「龍骨車」,又因為輪轉翻動,故又稱為「翻車」。臺灣氣候溫熱,但雨水分布不均,水資源更顯珍貴,只要水源充足,便可維持一年三季的農作生長期,水便成為維繫農耕的命脈。然臺灣一年中乾雨季分明,農田灌溉用水極不穩定,特別是中南部,冬天雨量短少。農人從整田開始就得「巡田水」,為水操心。插秧之後,更是從早到晚,都要勤於在田間巡察,缺了水就得由圳溝引水灌田,田岸有缺口漏水,就趕緊以鋤頭挖田泥修補,如果天旱,為了爭水還常常引起衝突,又必須提防有人偷水灌溉。如果水源不足,又得利用各種器具來引水灌溉。日治時期,為確保農業產量,乃著手各項水利建設,其重要措施如:調查維護農田水利環境、研訂農田水利有關法令、創設農田水利組合、興建大規模現代化水利工程、建立嘉南農田三年輪作制度。
參考資料
1.龍骨車,臺灣記憶日治時期臺灣寫真,國家圖書館,20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