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16.5cm 寬度(Y軸):12cm 重量:2.81kg
關鍵字
神社、官幣大社、開拓三神、北白川宮、臺北市、基隆河、圓山
文物描述
1.《臺灣寫真大觀》編號1之黑白照片,影像內容為俯瞰臺灣神社參道,參道兩旁設有鳥居及石燈籠。
2.照片右側貼有說明文字:「(1)臺灣神社(臺北市) 臺灣の總鎮護官幣大社にして、臺北驛の北方約一里の地にある。明治卅三年の御造營に係はり御祭神は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名彥命以上の御一座と、島民の等しく追慕し奉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殿下の英靈を祀る。外苑樹石清楚にして基隆川の碧潭、劍潭山の翠微と相輝映し、脚下に圓山を展べ淡水河水の水帶、臺北市の萬甍は指呼の間にありて真に展望絕佳、又內苑の後方は老樹鬱蒼として神氣自ら森嚴である。」 (譯:臺灣神社是臺灣總鎮守的官幣大社,位於臺北車站北方約一里的地方。明治33年建造,供奉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等神明,以及島民所追慕祭祀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殿下的英靈。戶外庭院錯落有序的樹石與基隆河的碧潭、劍潭山的翠微相互輝映,腳下則是環繞圓山的淡水河,臺北市近在眼前,是絕佳的展望點,又後方內院老樹蒼鬱,十分森嚴。)
3.臺灣神社,是臺灣第一座官幣大社、「社格」最高的神社,最初設立的目的為紀念因乙未戰役逝世於臺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1901(明治34)年在臺灣總督府總督兒玉源太源的主導下,特別從日本邀請伊東忠太與武田五一規劃、設計,興建於劍潭山,供奉「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以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同時另興建「明治橋」,連接市區與神社,開闢「敕使街道」,方便民眾至神社參拜。昭和年間,隨著皇民化運動的推展,臺灣神社開始擴大規模,擴建新境地與臺灣護國神社。1944(昭和19)年增祀天照大神,升格為「臺灣神宮」,10月於神社遷移、舉行鎮座祭前,一架客機在松山機場降落失事,墜落在臺灣神宮新境地附近,引發大火,燒毀神社主要建築,從此未復原。戰後原址改建為臺灣大飯店,後又改名為圓山大飯店。
參考資料
1.臺灣神社(臺北市),臺灣記憶日治時期臺灣寫真,國家圖書館,2014/08/11。
2.臺灣神宮,維科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7%A5%9E%E5%AE%AE,瀏覽日期:2014/08/11。
3.官幣大社台灣神社,春如月筆記,http://whclive.blogspot.tw/2008/01/taiwan-jinsha.html,瀏覽日期:2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