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二戰後)
尺寸/重量
長度(X軸):37cm 寬度(Y軸):37cm 高度(Z軸):31.4cm 直徑:37cm 重量:43.2kg
文物描述
1.本件為一套完整中型縮腰造型的石舂臼,分別為石頭鑿成臼與單手持握的杵。石臼部分為中間鑿挖成半圓形凹槽的器具,用以盛裝欲搗碎的物材;石杵為用來搗敲磨壓的棒子,可將物材搗碎研磨成較小的顆粒之工具。從顏色與材質狀況來看,此件石臼與石杵應屬兩種不同石材製成。2.此類中型的石舂臼大多主要是用於年節時,將製作糕粿的內餡如花豆、紅豆等搗成豆餡、豆沙等。石舂臼是臺灣早年農業社會常見的食材加工器具,1940年代以後,這種費力的石臼已漸漸淘汰,偶爾可以在鄉間看到廢棄的古老石臼,或者被當成民俗藝術品蒐藏裝飾使用了。
參考資料
1.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3717(瀏覽日期:2019/09/25)。2.簡榮聰,1900。台灣傳統農村生活與文物。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