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178cm 寬度(Y軸):40cm 高度(Z軸):0.4cm 重量:42g
文物描述
1. 此件肚兜為菱形,正反兩面均為藍綠色布,使用深藍色線結邊,在腰側縫有雙色繫繩,正反兩面均有破洞、污損以及褪色。正面紋樣方面,圍頸做雲紋邊框,裡面繡花卉紋,肚兜四邊以梳齒紋繡方框分隔紋樣,繡有纏枝花卉、蝴蝶;圍腹部分有口袋,繡有牡丹、蝴蝶,圍腹上方兩個菱形框裡繡有蝴蝶。蝴蝶的蝴與福諧音象徵福氣,牡丹象徵富貴,此肚兜寓意富貴有福。本件肚兜產自新竹,新竹肚兜常採用藍、紫色、淺綠繡線裝飾。2. 肚兜出現時間不會晚於漢代,隨時代形制、名稱均有改變,至清代開始稱作肚兜,臺灣也承襲此一名稱,別名還有抹胸、裹肚、兜兜等,但是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兜上,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口袋與緄邊,此兩點與中國地區肚兜有很大差別。另外,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口袋部分有時會放置香料或藥材,可見肚兜還有香囊以及藥療的功能。
參考資料
1. 戈思明主編,2006。臺灣傳統刺繡之美。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 黃光男主編,2004。美麗與吉祥——中國傳統刺繡展。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3. 黃永川主編,1995。國立歷史博物館珍藏臺灣早期民間服飾。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4. 蘇旭珺,2001。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頁69-71。臺北市:傳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