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名稱
No. 211 OLD CHIEF OF TAIYARU TRIBE, FORMOSA. タイヤル族の老頭目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明信片 > 原住民
圖書文獻類 > 明信片 > 人物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年份描述
明信片及圖片影像推測約1920年代發行。
尺寸/重量
長度(X軸):8.9cm 寬度(Y軸):13.9cm 重量:3.1g
關鍵字
臺灣原住民、賽夏族、Saisiat、Taro Yomaw、伊波幸太郎、趙明政、紋胸
文物描述
1. 日本時代有色印刷明信片,圖片影像為賽夏族北群大隘社(約今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總頭目Taro Yomaw(或拼為Taro Yuuma、Taro Yomaw、Taro' Wumao、Taro'a 'oemaw等)之半身獨照。
2. 明信片正面無印刷文字,背面印刷文字「郵便はがき (臺北 生蕃屋本店印行) POST CARD」,短邊另有圖片影像說明文字「No. 211 OLD CHIEF OF TAIYARU TRIBE, FORMOSA. タイヤル族の老頭目 年は老いても壯者を凌ぐ元氣が見えます 胸にある三線の入墨が往年の武功を表はすのださうです」(中譯:泰雅族的老頭目,年紀雖大但仍十分健壯,刺青於胸前的三條紋代表當年的勇武)。原說明文字族群歸類為泰雅族,賽夏族在日本時代有學者將其歸屬於泰雅族分支,於此更正。
3. 根據趙正貴(2002)文章紀錄,Taro Yomaw(1871-1952)日本名伊波幸太郎,漢名趙明政。本張影像為日本學者瀨川孝吉拍攝,約Taro Yomaw 50多歲時之身影,頭髮花白並蓄白鬍鬚,頭戴半圓形皮帽,正前方加白陶鈕釦作裝飾,雙耳佩戴大型圓形貝板飾品,嘴角叼一竹製煙斗,上身穿著薏米珠滾邊及綴飾之紅色短背心,左右胸前刺有對稱的三條橫紋,為勇士戰功及最高榮譽之代表。1907年11月15日客家人蔡清琳起事抗日,Taro Yomaw在其利誘勸說下,率領大隘社族人與隘勇隊合攻北埔支廳,這就是著名的「北埔事件」。抗日行動失敗後Taro Yomaw躲入山中詐死藏匿,後來日本官方雖然得知他並沒有死,但顧忌其在賽夏族中的影響力,因此並未加以追究。1915年小島由道主持的番族慣習調查中,對Taro Yomaw記錄為「北賽夏族群總頭目」。Taro Yomaw之女嫁給了北埔中興庄客家人,採茶時被石加鹿社泰雅族人獵首,他為了報仇,於1921年與日本警察合作,率領大隘社族人及附近泰雅族人襲擊石加鹿社泰雅族人,至1925年兩族在桃山清泉部落埋石立誓和解。此後Taro Yomaw陸續擔任了日本學者古野清人、黑澤隆朝的主要報導人,協助賽夏族神話祭儀與音樂的紀錄,因此與日本官方維持良好互動。戰後國民政府來臺改漢名為趙明政,因抗日有功,1951年他的長子趙興華被任命為官派鄉長,趙明政還曾隨其晉見當時的總統蔣介石,隔年(1952年)逝世,享年81歲。
參考資料
1. 趙明政口述、趙旺華紀錄、趙正貴譯,2002,〈北賽夏族最後一位總頭目趙明政(Taro-Yomaw 伊波幸太郎 1871-1952)口述之北埔事件〉。 《新竹文獻》11:46-51。
2. 林修澈,1990,《臺灣原住民史─賽夏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