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6.3cm 寬度(Y軸):11.9cm 高度(Z軸):0.2cm 重量:73.1g
文物描述
1. 這張玻板四周可以看到硫化銀的銀色反光現象,所以是屬於底片的藥膜面也是底片的反面。 畫面中人物的臉部有塗紅, 後排站立女士的胸前有紅色污漬,這是故意修整的,原因是底片在顯影過程中,不小心損傷了藥膜,所以先以紅墨水補點, 如此洗出的照片上變成白點,然後再用毛筆沾黑墨汁仔細地修補。2. 拍攝內容是兩位婦人與四位孩童的合照。左邊第一位為短髮的女孩童,身穿七分袖短上衣與短裙,雙腳穿一字式扣帶平底鞋,左邊第二位是穿著西式大衣長外套的婦人,中間是一位男孩童戴著帽子,身穿長袖短上衣 、開襠褲,雙腳穿繫鞋帶包鞋。右邊第二位為抱著小嬰孩坐著的婦人,身穿立領長袖上衣與裙子,雙脚穿一字式扣帶鞋。婦女手抱的嬰孩坐在她大腿上,頭戴童帽,穿格紋童衣,赤腳。最右邊是一位男孩童,身穿長袖短上衣長褲,腳穿繫鞋帶包鞋,手上抱著魚樣的玩具,背景是宅院的一隅。3.「塗紅」,玻板時代的感光乳劑對紅棕色感光力低,因此人臉或皮膚會顯得暗沉,為了還原底片中景物或人物的明暗度,進而發展出人工修整的技巧,就是在黑白底片上,將景物局部塗上紅墨水,再利用淡色的紅墨水塗層可以減少印製相片時的曝光量,因此得到白皙的皮膚效果,讓沖洗出的照片更加真實並美化,且能使景物更加立體。直至1960年代,都還有相館使用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