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19.3cm 寬度(Y軸):26cm 高度(Z軸):0.4cm 重量:130g
文物描述
此為自由時代雜誌社1984年7月2日出版的《民主時代》週刊第3期,內容計有〈是丐幫?還是反對黨?──青年黨李璜投靠蔣經國〉(劉鶴)、〈從打倒國民黨到被國民黨招安──青年黨的問政與資政〉(趙元仁)、〈「總統府資政」是幹什麼的〉(李白)、〈歡迎邱茂男歸來──訪問邱茂男〉(歸心)、〈『台灣水牛』〉(張羅)、〈敲開你家大門──「香港文化代表團」投石問路〉(朱自河)、〈『傾城』佳人──蔣清明──新竹選舉國民黨栽在女人手裡〉(高步民)、〈邱連輝‧黃安慶大鬪法──第二合作社違建攻防戰〉(郭靖)、〈有窄門,我先鑽!──考試院門前萬頭鑽動〉(汪兆同)、〈誰來為他們負責?──礦工災變死亡率世界第二〉( 陳廉)、〈我們反對:勞動基準法通過不好!〉(玄菊人)等。 此物件為鄭南榕所創辦的《自由時代》系列雜誌之一。由於意識到出版審查之嚴峻,鄭南榕在刊物創辦之初便註冊了為數眾多的「時代」系列標題,以免後續因遭查禁而無法準時出刊,另《自由時代》為保護相關供稿者,鄭南榕主動承擔《自由時代》一切文責,且不在雜誌目錄頁著錄個別作者姓名。《自由時代》標榜著「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致力於追蹤黨國內幕、打破禁忌話題,也籌劃街頭社會運動――如「五一九綠色行動」。《自由時代》訴求黨外組黨,在民主進步黨成立後則主張群眾路線,對於較保守的公職路線則加以批判。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參考資料
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黨外雜誌,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01(瀏覽日期: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