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圖書文獻類 > 藝術圖像 > 生活與民俗
器物類 > 產業 > 採樟熬腦
尺寸/重量
長度(X軸):91.8cm 寬度(Y軸):91.6cm 高度(Z軸):0.5cm 重量:2.01kg
文物描述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樟腦寮革腦油腦沙》,描寫提煉樟腦油過程的情景。畫作題跋為「樟腦寮,革腦油,腦沙,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樟腦是早期臺灣的出口大宗。臺灣有香樟、臭樟、牛樟等三種樟木能提煉,但後兩者僅能提煉出樟腦油,只有香樟可以結「腦沙」。製造樟腦的第一步,是由專業的「腦丁」尋找樟樹林,研判樟樹的種類;然後建立「腦寮」,也就是生產樟腦油和腦沙的加工廠。接著工人先用「鋒子」先將樟樹砍下。「鋒子」是一種特製彎刀,刀面向內彎曲,便於刨挖樟木;由於樟木相當珍貴,多會以「鋒子」挖取至斷,不得以才用斧頭或鋸子砍伐,以免造成浪費。再將樟樹刨成一片片僅有兩公厘的薄片,放入「腦炊」中蒸熱。「腦炊」是一種經過特別設計的木桶,下面設有爐灶可以生火加熱,上面則倒放一個陶缸,當鍋中沸騰的水蒸氣把樟樹片蒸熱後,樟腦就伴隨著水蒸氣從小孔中跑到較低溫的陶缸中,由於冷熱不同便產生水蒸氣凝結的現象,大約十天過後,便將陶缸拿下,缸內半凝結物遇冷空氣,會更進一步的凝結成霜狀結晶體,這就是樟腦。而樟腦油的製作則是將水蒸氣導入冷水中,這時腦油會浮在水面上,用杓子取出之後便是樟腦油。
參考資料
呂理政主編,2006。臺灣生活圖曆:黃金田民俗畫‧現代當令事典,頁:204-205。臺北:遠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