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藏品典藏空間介紹
本館蒐藏品材質多樣化,包含了紙質、木質、陶瓷、織品、金屬、石質、塑膠與複合材質等。為了保存這些歷史物件,參酌國內外博物館及依據藏品材質與工作動線,規劃有六間各自獨立的專業典藏庫房、各項蒐藏品作業工作區與一間文物修護工作室。典藏大樓蒐藏與工作空間總面積829坪(約2740平方公尺),庫房內使用與櫃架設計均依照藏品材質特性量身訂作。
壹、蒐藏品作業工作區:
- 一、運輸出入口(車道)
入口設置大面寬電動捲門,供大型文物搬運車進入及停泊裝卸文物。因該入口位處低漥處,故常設有防水閘門。
- 二、裝卸平台
面積約40坪,此區提供文物裝卸、整理、清潔、捆包之用,並作為出入庫前置工作空間,因目前庫房空間不足,部分臨存文物臨存於此。
- 三、藏品登錄及流通作業區
位於卸貨平台旁面積約19坪,設有高氣密性滑升門與卸貨平台做區隔。本區功能以文物登錄工作為主,提供未完成入藏程序物件資料登錄、檢視及文物借出入庫房暫存區。溫度控制Temperature 20±2℃,溼度控制Humidity 55±3RH。
- 四、檢疫暫存室(藏品蟲菌觀察區)
面積約31坪,做為未入庫上架藏品的觀察區。溫度控制20±2℃,溼度控制於55±3 RH。
- 五、冷凍除蟲庫
面積約13坪,為本館處理蟲害藏品重要設備之一。本設備條件設定可降溫至零下30℃;本庫分為前室冷藏(面積約470×300㎝)、後區冷凍(面積約460×460㎝)。
- 六、大型藏品運輸電梯
荷重5噸,可供小型運輸車進入。
- 七、庫房前置室
貳、典藏庫房
庫房規劃依據藏品材質區分,各間獨立且配備有24小時空調、門禁安全防護、火災感測等監控系統設備;並嚴格控制典藏庫房環境,進行環境潔淨度、低紫外線光源、低照度及環境溫濕度之定期檢測,同時積極執行生物性蟲菌防制(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以降低藏品受損的風險。
本館依據藏品屬性材質及因應多種材質與器形,專門量身訂作各式櫃體典藏物件,型式包含有重型電動式移動櫃、長型懸臂支架、固定式開放櫃與移動式抽屜櫃及可懸吊超長型物件的移動式網框。為充分利用庫房空間同時架設了積層平台,使空間往上發展爭取更多儲位。積層平台上層存放小型物件,平台下層存放大件藏品,特殊且敏感之藏品,則另外購置專用櫃存放。
目前本館規劃有六間庫房,依材質做區劃:
藏品整理裝卸平台
藏品登錄及流通作業區
- 一、石質、重型藏品庫房
面積約89坪(約294平方公尺),以存放尺寸大不易搬運或高重量藏品為主。內設有三座重型電動式移動櫃、一座可調式超長型懸臂支架;溫度控制23℃±1,溼度控制於55%±3。
- 二、木質類藏品庫房
面積約107坪(約353平方公尺),典藏文物類型以木質、竹草藤等有機材質與泥塑為主,由於本館木質、竹草藤類藏品尺寸較大,因此本庫基層平台下層僅設置重型開放式積層架方便自由搭配運用,平台上層櫃架形式以重量較輕的鍍鋅層板典藏架為主。本區溫度控制夏季溫度為23℃±1相對濕度為55%±3;冬季則是溫度20℃±1相對濕度50%±3。
- 三、紙質書籍書畫藏品庫房
面積約71坪(約234平方公尺),存放占本館大宗的紙質類藏品,包含地圖、古籍、海報、捲軸、明信片等(約72坪),櫃體多為抽屜型式使藏品能攤平擺放不受光害,另外設有超大型地圖抽屜櫃及捲軸專用掛網來配合各樣式藏品需求。本區同樣設置有基層平台,平台上層設置有固定式抽屜型典藏櫃,下層設置有重型開放式積層架、移動式抽屜型典藏櫃、移動式懸吊典藏櫃、超大型抽屜式典藏櫃。
- 四、織品類藏品庫房
面積約50坪(約165平方公尺),本庫櫃架特別設計適用於大件衣物的織品平放型網框典藏櫃,基層平台下層設置有大型織品網框典藏櫃、移動式懸臂典藏櫃、重型開放式積層架,平台上層櫃架形式為固定式抽屜型典藏櫃。本區溫度控制夏季溫度為23℃±1相對濕度為55%±3;冬季則是溫度20℃±1相對濕度50%±3。
- 五、複合材質類藏品庫房
典藏金屬、陶瓷、玻璃、塑膠及複合材質等藏品,面積約108坪(約357平方公尺),本庫因應存放不同材質設有固定式開放型櫃體、與抽屜式移動櫃及可懸吊超長型物件的移動式網框,配合本館硬體情況充分利用典藏空間,房均架設有如樓中樓型式的基層平台,讓空間往上發展爭取更多儲位。本庫基層平台上層櫃架形式以重量較輕的鍍鋅層板典藏架為主,平台下層則配有重型開放式積層架、移動式抽屜型典藏櫃、移動式懸吊典藏櫃。本區溫度控制夏季溫度為23℃±1相對濕度為55%±3;冬季則是溫度20℃±1相對濕度50%±3。
- 六、複合式庫房(F庫房)
面積約20坪(約66平方公尺),原規劃存放多媒體藏品,但因建置低溫庫房其造價及獨立通風管線等問題,暫時無法依原規劃建置,因此目前作為存放醫療類及部分楊恭熙醫師捐贈的神像藏品。
参、文物修護工作室
修護室76坪(約250平方公尺)位近於庫房區,分有攝影紀錄區、檢視登錄維護區與修護執行作業區。空間設置除基本火災感測、冷氣空調配備、門禁管控系統,其環境溫濕度、光線與生物蟲害防治均有嚴格控管。
- 光線:一律使用低紫外線燈管或加裝燈管紫外線吸收膜,降低紫外線對文物造成褪色、質變傷害。落地玻璃窗經貼覆過濾膜處理,阻擋紫外線、紅外線等不可見光害。
- 溫度及相對濕度:控制室內溫濕度於恆定狀態,並設置溫濕度紀錄儀24小時監控。
- 生物蟲害防治:排除任何食物來源、定期監測檢視周遭環境是否有昆蟲活動、各典藏修護空間門口均裝設腳踏黏墊預防灰塵、蟲卵等有害物質進入。
文物修護工作室
最後更新日期: 2022/01/19 15:21